Q :什麼是罕見疾病?

A :簡單地說,罕見疾病指的就是盛行率低、少見的疾病。較為人熟知的罕見疾病包括:苯酮尿症、重症海洋性貧血、成骨不全症(玻璃娃娃)、黏多醣症(黏寶寶)、脊髓性小腦萎縮症(企鵝家族) … 等,這些疾病在國內已知的病患人數從數百人到千餘人不等,更有一些罕見疾病,在全世界僅有數個病例,你我都鮮少聽聞。

 

Q :為什麼會有罕見疾病?
A :大部分的罕見疾病主要成因是基因發生缺陷,導致先天性的疾病,而基因缺陷,有些是突變而來的,有些是遺傳而來的。然而也有部分的罕見疾病,還沒有發現確實的致病原因。

Q :誰可能得到罕見疾病?

A :一般人由於對於罕見疾病缺乏認識,總認為事不關己。事實上,罕見疾病機率雖低,卻是每一個新生命誕生都需要面對承擔的風險。

人體約有三萬五千個基因,如果婚孕的男女,雙方碰巧擁有同一隱性致病基因,或是某一方家族有病史,或是基因偶發地產生突變,下一代都可能會出現基因異常的罕見疾病。

 

Q :罕見疾病有藥嗎 ?

A :罕見疾病不一定是「無藥可救」的病!大部分的罕見疾病,若能及早發現,可避免造成患者心智障礙、發展遲緩等較為嚴重後果。

由於治療藥物與特殊營養品研發製造需要大量經費,但是使用人數過少,廠商在利潤的考慮下,往往不願投入開發、製造或引進。因為罕見疾病患者常成為現實社會中的孤兒,所以他們所需治療藥物與特殊營養品又被稱作「孤兒藥」。

我國已通過「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」,由政府補助罕見疾病病患維生所需的藥物及特殊營養品,這可是全世界各國第五個罕見疾病專屬法案。

 

Q :罕見疾病可以預防嗎 ?

A :及時透過適當的檢查診斷,減低每一個新生命發生遺憾的可能性,是你我都能作得到的!

建議您採取罕見疾病的三道防治措施:

一、結婚或懷孕前的健康檢查
二、針對一般性產檢發現異常,或是已知具有家族遺傳病史的產婦,在懷孕期六個月內進行 產前遺傳診斷
三、新生兒餵奶 滿 24 小時後,進行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新生兒篩檢。

 

Q :做新生兒篩檢就夠了嗎?

A :「新生兒篩檢」就是針對已有篩檢與治療方法,以及發生率較高的先天疾病,進行全面性的初步篩檢。

目前的新生兒篩檢項目一般包括:先天性甲狀腺低能、苯酮尿症、半乳糖血症、蠶豆症、高胱胺酸尿症等五種疾病。現在,您還可以選擇「二代新生兒篩檢」,應用先進儀器「串聯質譜儀」一次檢驗有機酸、胺基酸、脂肪酸等二十餘項之先天代謝異常疾病。

 
 
病患故事( 1 )-來不及揮灑的少年青春
病症:腎上腺腦白質失養症

博仁自出生,就是家人捧在手掌心上疼的寶貝,他是父母親的第一個孩子,也是阿祖的金孫。

然而在小學三年級時發病,開始時發現吃東西容易嗆到,接下來的半年,病情迅速惡化,包括癲癇、走路不穩、視力變差、食慾減退,接著就無法再上學,無法再說話,惡化快到讓父母親完全措手不及!

--詳全文--
 

病患故事( 2 )-無腦兒的漂流人生

病症:無腦症、合併心臟病、唇顎裂

初見雯雯時,除了唇顎裂之外,從外觀上看起來,她和一般的孩子並沒什麼兩樣,然而,讓人難以想像的是,她卻是罕見的無腦症病童!

雯雯的母親在孕程至 32 週產檢時,醫師判斷胎兒有腦水腫現象,於是建議引產,家人為了慎重起見,轉至大醫院進行 3D 超音波檢查,此時更令人驚訝的宣判是「空腦、心臟有破洞,且有唇顎裂」 ...
--詳全文--
 

病患故事( 3 )-不能關上抽屜的意外人生

病症: 肌帶型肌肉萎縮退化症

罹患肌帶型肌肉萎縮退化症的玟燕是家中的獨生女,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就常跌倒,一直到高中才確診。從小和從事公職的父母住在公家配給的宿舍中,在父母雙雙過世後,這間老舊不堪的房舍,反倒成為她生命的堡壘!

--詳全文--
 

病患故事( 4 )-拆掉鐵窗的孝與慈悲

病症:多發性硬化症

罹患所謂「俊男美女病—多發性硬化症」的金樺,不負此病之「美名」,同樣在他正要開展大好青春的 17 歲發病,並在 2 年後確診。最近一次的發病,終於還是殘忍地奪走了他工作與玩樂的權利。

--詳全文--
 

病患故事( 5 )-疾海孤舟淚斑斑

病症:小腦萎縮症

楚真,罹病至今,已邁入第 13 個年頭。

在剛結婚的第二年,楚真發現自己的平衡感愈來愈差,並且隨著病情的惡化,家庭也出現變化!先生因外遇而與楚真離婚,留下女兒讓楚真單獨扶養。先生另組家庭,也生了孩子,由於工作收入也不豐,所以楚真亦未從前夫那兒得到經濟支持...
--詳全文--
 
病患故事( 6 )-遲來的微笑能不能有夢?
病症: 普瑞德-威利氏症候群 ( 俗稱小胖威利 )

家寧是個小胖威利症病患。出生時就因為呼吸急促、不會吸吮、沒有嬰兒的啼哭能力而轉入新生兒加護病房,二星期後,聽著醫生囑咐要學會以鼻胃管餵食、隨時拍痰、以及未來得長期復健等等,媽媽說:說實在的,當時真的是誠惶誠恐!

--詳全文--